
此符号形似猛兽侧身状,兽头端正,兽口张开,头部中有一小圆圈形似兽目,头部上方有一突出形似兽耳,部分个例无突出状兽耳,颈部有一条明显的纹路,足部呈钳形兽爪状,尾部长而上卷。兽身内部常有明显的斑块状纹饰,兽尾内部常有条形纹饰。符号内部的纹饰刻画有时会有差别,有些个例刻画更精细,有些则更简化。整个符号线条较为圆润。 在现有的研究中,此符号通常被归类为“虎”形符号。 现有研究者大多将此类符号归为“虎”形符号。
此符号多出现在青铜兵器上,包括铜矛、铜剑、铜戈、铜钺等。此外,此符号也铸于青铜乐器上,如铜钲、铜錞于。根据对现有资料的统计,该符号目前共出现在185件青铜器物上。其中66件为铜矛,104件为铜剑,9件为铜戈,2件为铜钲,2件为铜錞于,1件为铜钺,还有1件为铜印。
在铜矛上,符号大多位于矛柄处,符号口部朝矛锋,尾部朝向矛柄。在铜剑上,符号大多位于剑身近剑柄一端,符号尾部朝向剑柄,还有少部分位于剑从部,符号尾部亦指向剑柄。在铜戈上,符号皆位于胡部,符号尾部指向后缘。在铜钲上,符号均位于征身处。在铜錞于上,符号均位于盖部。在铜钺上,符号位于钺身,符号朝向底部圆刃处。 在铜印上,符号位于印面中下方。
综合各种器物上的符号方向,推测此种符号的常见方向为,在2件铜钲上有特殊情况,符号方向为
,在唯一的一件铜印上其方向呈现为
,在2件铜錞于的盖部,符号方向暂时无法判断。
此符号出现从战国中期开始出现,集中出现在战国中期晚段及战国晚期。
此符号基本都是与其他符号组合出现,单独出现的一次是绵竹县清道公社船棺墓出土的铜钺(四川省绵竹县清道公社船棺墓(1976年, M1: 19))
此符号的组合情况,在不同的器物类型上有所区别。在铜矛上,与此符号组合出现的符号很多,其中频率最高的是“”、“
”,此外,与“
”、“
”、“
”这三个符号组合出现的次数也较多,而与“
”组合的情况只在铜矛上出现。在铜剑上则常与“
”和“
”这两组符号组合出现,此外,也常与“
”组合出现,而与“
”组合的情况只在铜剑上出现。在铜戈上,常与“
”组合出现,九件铜戈中有五件铜戈出现此符号组合,而与“
”组合的情况只在铜戈上出现。在青铜乐器中,此符号最常与“
”组合,在两钲一錞于上出现了“
”符号。此外,在一钲一錞于上出现了符号“
”,其中在铜钲上,与“
”组合出现,在铜錞于上,与“
”出现,而与“
”和“
”组合的情况只在铜錞于上出现。
1.与“”的对比
研究者普遍认为,“
、
”两个符号均为“虎”形符号。不过两个符号的外形还是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前一个符号线条犀利,而后一个符号线条圆润。在外形细节上,前者虎头上扬,而后者虎头内含;前者的爪子尖锐,而后者的爪子呈圆滑的钳形;前者肢体细长而张扬,后者肢体粗短而紧促。在符号的纹饰方面,两个符号内部都有纹饰,不过前者的纹饰为条状或卷云状线条,而后者的纹饰为条状或斑块状纹饰。
在承载器物上,两个符号基本一致,主要都出现在青铜兵器上,其次是出现在青铜乐器上,后者还在铜印上出现过一次。
在符号组合上,两个符号较为相似,在青铜兵器上常与“
”、“
”、“
”、“
”这四个符号组合出现;在乐器上常与符号“
”组合出现。
2.与虎形“纹饰”的对比 青铜器上的虎纹也不只出现在巴蜀文化遗址中,实际上虎纹同样是中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纹饰。 比较中原与巴蜀符号中的虎形符号,发现二者在形态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也能从侧面证明巴蜀文明与汉地的文化交流,事实上,在发掘中学者们就发现巴蜀符号器物往往是伴随着载有汉字的文物一同发现的;尤其是铜印玺,往往同一发掘地同时混有两种文字的印章。 但是与中原文化中的虎形纹饰不同,巴蜀符号中的虎形符号是属于巴蜀符号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巴蜀虎符往往是与其他符号一同出现,组成一个完整的符号文本的。这也是文字符号与图形的一个区别。
在现有的研究中,此符号通常被归类为“虎”形符号。学者们对虎形符号的看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图腾说 图腾说认为虎是巴人图腾崇拜对象, 虎图形是巴人的图腾。 但是这种观点的问题在于:相较其他文化,巴蜀时期没有图腾文化的一般要素体现。例如:一件兵器巴蜀上有出现两种甚至数种动物形符号。 就这一点来说, 定之为图腾不是很合适。 因为图腾总是伴随着一定禁忌的, 具有神圣性。一个氏族或部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图腾, 不会让别族的图腾与自己的图腾并列存在。而巴蜀兵器上的虎图形却有大量变形, 甚至有虎背生翼的, 并且在铸有虎图形的兵器上常常同时铸有鸟、蝉、蛇、鹿等图形。 还有学者指出,图腾祖先不会出现于经常使用的兵器或器皿上, 而应该出现在更为神圣的场合中。但是目前发现的虎形状符号绝大部分都出现在兵器上。 且多个虎形符号形状结构有不小的差异,与“图腾”的稳定性要求不符。
2.族徽说 有学者指出虎形符号常与手心纹、花蒂纹等图形符号相结合,是古蜀人与巴人将其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含有神化及族徽的性质。 但是这种说法同样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例如在同一个墓地,有的墓有带虎图形的兵器,有的墓却没有;有时同一个墓既有带虎图形的兵器,也有不带虎图形的兵器。 族徽说更难解释的是,同一个墓里的各种兵器上面虎形符号也会存在差异;甚至有的兵器上一面是虎形符号,另一面则是其他的图形符号。 如果以族徽或徽识的说法来解释这些兵器上的图形, 显然是行不通的。
3.文字说 主要是认为虎图形是一种单符象形字或图画文字。文字说是从图形本身出发,解释了大量虎形符号组合,有一定合理性。但文字说又无法解释部分独立出现的、线条复杂、装饰繁复、变形夸张的虎形符号。
4.虎神说 此种观点认为巴蜀青铜兵器上的虎形符号应该是虎神,是一种具有主宰多方事物的伟大神灵,象征勇猛如虎的战神。 虎神说虽然解释了文字说所未交代的虎图形情况,但又没有解释大量虎形符和其它图形符号组合的情况。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参考殷墟甲骨文中商人先王先公名字上有的添加鸟形符号,而蜀史传说中也有以鸟名作为王族名的现象。因此,巴蜀符号组合中的虎形符号不排除可能一部分是作为王族名来使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