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
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
展览时间:
2020年8月14日–2020年10月13日
展览地点:
国家博物馆--北8展厅
主办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文物局、宝鸡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宝鸡市文物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图片来源:@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官方微博
展览 · 看点
此展览精选了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精品143件,涵盖从商周到秦汉的各个中华青铜文化主要时期。本次展出独具匠心地将青铜器与金文相结合,并重文物的文化内涵和铭文的书法艺术视角,为广大文物爱好者提供了感受中华文化的良机。
本次展览的布展用心,对于多处载有铭文的器物,都尽量将器物的盖等部位分开展示,力求最大程度地将铭文呈现出来。在大部分展品的周边都配上了其纹饰、铭文的拓片图,方便参观者能够更为详细的欣赏青铜艺术之美。除拓片外,展览更综合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对每一篇青铜器铭文都进行了释读和针对性的解析。如此大规模“物+图+文”的展示方式,在国内青铜器展览中也不多见。
本次展览的143件国宝中,一级文物65件、二级62件、三级11件。
其中有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器物——何尊

▲图片来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官网
何尊造于西周早期,是一个名为“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尊高约39cm、重约15kg,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部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有四道扉棱。

▲图片来源自网络
尊内铸有12行、122字铭文,记载了成王对“何”的训诰,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铭文中“宅兹中国”,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首次出现。
此外,记载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准确时间的利簋,记录周王世系、承载家族荣宠的墙盘、逑盘,能够证经补史且具有高度历史研究价值的乐器秦公镈等等国宝亦在展品之列。
▲利簋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墙盘
图片来源自网络
本次展览大部分展品均为“教科书”级的国宝,平日均难得一见,如何尊等器物更是长期"出差"在全国各地,本次展览能汇聚这样一批文物属实不能错过。